在《ExplainThis 2023 年度回顧》我們回顧了 2023 年 ExplainThis 所累積的成果。但沒有說的是,這個過程走得顛頗。
啟動 ExplainThis 這個下班時間經營的計畫,我們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想像。是在 2023 年一邊做一邊問自己,我們究竟希望透過 ExplainThis 提供什麼目前社群沒有的? ExplainThis 究竟應該要發展成什麼樣貌?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與大家聊聊,在回顧過去一年後,我們有哪些深刻的反思,以及基於這些反思,在 2024 年我們會展開的新項目。
2023 年的反思之一:聚焦在長期價值
在 2023 年開啟 ExplainThis 後,我們也一度迷失方向。如 Sam Altman 在《What I Wish Someone Had Told Me》 一文中寫到的「長遠的眼光在這世界是稀缺的,試著不要去擔心短期如何被他人評斷,久而久之這件事會變容易」,在 2023 年,ExplainThis 也一度陷入用短期思維的困境。
舉例來說,在社群上分享 AI 與 ChatGPT 資訊與資源時,我們一度會想要追著最新的資訊,然後以一種想要搶先發佈的心態在社群上張貼。這樣的行為在短期確實能帶來一些效益,以我們的 Facebook 專頁來說,因為這些搶快發佈的資訊,獲得了不少讚數,也轉換了不少的追蹤者。
但當過了兩個月、三個月,當我們回過頭看這資訊,卻也發現這些快資訊的效益,多半也是稍縱即逝的。這不禁讓我們反思,這樣搶快發佈的每日頭條,對社群究竟能帶來什麼價值? 新資訊固然關鍵,但是現在關於 AI 的資訊已經爆炸到每天追也追不完,在公開平台看得到的資訊,基本上其他人也都會有,顯然這不足以成為與他人區別的關鍵點。
在有了這個反思後,我們決定調整我們的衡量指標,不是看短期獲得的讚數或追蹤轉換,而是問自己「當今天分享這則貼文,半年、一年後讀者看到,它仍會是有價值的嗎?」。當問了這個問題後,我們在社群上的分享有了極大的轉變,讓我們的內容更加聚焦在長期有價值的洞見,而不是讓讀者又多一層資訊負擔。
2023 年的反思之二:能捨去的比想像多
Sam Altman 說過另一句讓今年的 ExplainThis 特別有感的話「把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你深信不移的目標上,這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困難。但事實上,你會發現能捨去的比想像中更多」
網路上有個廣為流傳的「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梗圖,這是我們過去一年也陷入過的困局。想要更多是很自然的事,但「全部都要」是不是最好的選擇? 是值得停下來好好想一想的。
以我們的 2023 年來說,因為本身有正職工作,在 ExplainThis 能投入的時間本身有限。在做出了一些成果後,我們一度想要擴展去做更多事;但當時間與精力被分散,做出來的品質自然就沒有集中投入來的好。於是我們陷進了「看似做很多事,但實則每件事不到我們自己理想標準」的泥淖中。
現實世界的時間與資源有限,排定優先順序,專注在把最重要的做到最好,這觀點 Sam Altman 不是第一個提的。股神 Warren Buffett 也曾提過 「列出對你重要的 25 件事,選出最重要的 5 項,然後剩下的 20 項要仔細看好,提醒自己千萬千萬不要再去分心碰觸」。
這件事難的不是列出重要的事,而是難在不要分心去碰那些「雖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我們在戒斷短期導向的行為時,也會有「這不做不就很可惜」的想法。但當拿出「雖然很可惜,但不專注在長期,幾年後看會更可惜」來對抗後,慢慢地我們也習得能夠放下那些短期導向的事。
而在放下後,也能理解 Sam Altman 說「能捨棄的比想像多」這句話是真的。當意識到每個捨棄都是要成全更重要的事,就自然地會發現你能捨棄的比想像多。
2023 年的反思之三:虛榮指標 vs. 實質指標
上面提到,不論是 ExplainThis 的 2023 年網站流量突破 500 萬,或者各個社群平台經營的成果,在扎扎實實反思後,其實感受不到這些數字對我們的意義。是所謂的虛榮指標 (vanity metrics),他們看似好看,但實質無法衡量對我們有意義的東西。
有一百萬人瀏覽我們的文章,但有多少人真的因為這些內容而有收穫? 有多少人因為這些內容在職涯上有實質的改變? 瀏覽數、追蹤數、按讚數沒辦法讓我們判斷並回答上述的問題。
反而是先前在職涯諮詢時,協助幾個原本拿不到面試的讀者,在修改完履歷與作品集後,順利獲得面試機會;以及有讀者私訊或透過 Buy Me a Coffee 贊助時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的內容,讓他順利拿到理想的工作機會。
這些反饋都才是讓我們真的能確定,ExplainThis 做的事對讀者們有幫助。而這個反思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該專注在實質指標,而不是虛榮指標。
雖然未來網站上還是會放這些數字,因為當提到「百萬流量」、「大廠」等關鍵字,確實能讓過去不認識我們的讀者,更快建立起對我們的信任。但在 2024 年,我們會更聚焦在實質指標,確保我們的時間與精力花在長期與實質上。
2024 年的新計畫
在 2024 年,ExplainThis 也會基於上面提到的三個主要反思做調整。為了讓 ExplainThis 更關注長期、更聚焦時間與精力、更加關注實質指標,在 2024 年我們將推出兩項新計畫,一個是 ExplainThis Plus (簡稱 E+) 成長計畫 (連結點此) ,另一個是演算法思維培養計畫。
對比起過去我們在網站與社群媒體的內容,E+ 會專注在更深度的前後端技術內容,搭配職涯成長直播工作坊,以及專屬的 Discord 討論社群。我們希望透過 E+ 帶給讀者們精選且深入的內容,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最精華的重點上;在分享最新技術趨勢的同時,會回扣到經典的內容,確保內容是長久實用的,讓讀者能真正去理解技術背後的脈絡,進而能更輕鬆面對新技術。
更重要地,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友善包容的社群,以建設性討論出發,來交流技術與職涯成長相關的議題,陪伴讀者們在工程師職涯路上,逐步發展出自己理想的樣貌。如果你對 E+ 感興趣,或者不確定 E+ 適不適合你,我們製作了一個 E+ 的專屬介紹頁面 (連結點此) ,詳細地展開 E+ 的細節,同時有常見問答。
而演算法思維力提升計畫,會由 PJ 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資料結構與演算法。過去 PJ 在 Instagram 與 Threads 分享了許多演算法相關內容,除了幫助大家準備面試外,也協助大家培養解題背後更重要的思維力。
在推出這些新計畫的同時,我們仍會持續在 ExplainThis 網站、電子報、社群媒體分享關於軟體前後端開發、生成式 AI、科技業職涯成長的內容,在新的一年,持續與大家一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