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成長計畫線上課程

給工程師的 Cursor 工作流 — 透過 AI 代理全方位提升開發生產力

當談到透過 AI 協助工程師的工作,多數人可能會想到寫程式。然而,如果只聚焦在 AI 能幫忙寫程式,就會相對侷限、見樹不見林。對此,在這堂線上課程中,我們會以 Cursor 這款目前社群最熱門的 AI 驅動 IDE,來展示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中,可以如何善用 AI。

課程圖片
課程須知
  • 此課程包含在 E+ 成長計畫
  • 課程已上架在 E+ Notion 中
  • 訂閱 E+ 期間可無限次觀看
預計章節
3 章 18 單元
課程時長
2 小時 36 分
觀看限制
不限觀看次數

你可以學到

  • Cursor 入門基礎 (從基本設置、 AI 模型選擇,到不同的快捷鍵介紹)
  • 在使用 Cursor 與 AI 工具時,如何獲得高品質的程式碼與回覆
  • 如何在技術設計、寫程式、寫測試等不同階段善用 Cursor

關於課程

今年初幾乎全世界在 AI 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都認為 AI 代理 (AI Agents) 是最值得關注的 AI 議題。對於軟體工程師來說,在進到 AI 代理的時代後,善用 AI 代理對工作上的生產力會有極大的加成。
當談到透過 AI 協助工程師的工作,多數人可能會想到寫程式。然而,如果只聚焦在 AI 能幫忙寫程式,就會相對侷限、見樹不見林。對此,在這堂線上課程中,我們會以 Cursor 這款目前社群最熱門的 AI 驅動 IDE,來展示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中,可以如何善用 AI。
我們將從 Cursor 的基礎概念與設置談起,並講解在使用 AI 時,如何有效獲得更高品質的程式碼。在有了基礎後,我們將進一步講解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每個環節,可以如何透過 Cursor 提高產出效率與品質。

課程章節

3 章節 | 18 單元 | 2 小時 36 分
  • 1-1
    課程介紹、Cursor 安裝與基本設置
    10:25
  • 1-2
    AI 程式助手 (Coding Assistant)與 AI 代理 (Coding Agent) 有什麼不同?
    09:45
  • 1-3
    使用 Cursor 時最基本要知道的 Cmd 快捷鍵
    08:30
  • 1-4
    如何搭配多模態 (multimodal) 完成任務?
    06:13
  • 2-1
    提示詞是什麼? 如何透過 .cursor/rules 設置提示詞?
    09:31
  • 2-2
    非推理模型 vs. 推理模型 (reasoning model) 什麼時候該選哪一個?
    06:48
  • 2-3
    給 AI 代理的提示詞該如何調整?
    09:38
  • 2-4
    脈絡 (上下文) 是什麼? 為什麼重要?
    05:40
  • 2-5
    如何在 Cursor 中提供脈絡 (上下文)? @File 、 @Code 、 @Git 、@Web 、 @Doc 介紹
    11:47
  • 2-6
    如何透過決策脈絡,避免 AI 失憶問題?
    08:39
  • 2-7
    透過單一脈絡原則,確保高品質的回覆
    04:29

如何觀看課程?

此課程已上架至 E+ 成長計畫的 Notion,並包含在 E+ 成長計畫當中。只要訂閱 E+ 成長計畫,在訂閱期間都可享無限次數觀看。
在觀看課程時,如果有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在 E+ 的專屬 Discord 頻道中提問討論。 此外,如果有任何履歷問題, ⁠也可以在 Discord 頻道中提問,獲得個人客製化的履歷健檢。
📌 請注意:在訂閱 E+ 成長計畫前,請確保已有 Notion 的帳號,並使用訂閱時提供的 Email 來登入,以確保能順利觀看課程內容。

常見問題

有程式基礎,想透過 Cursor 等 AI 工具提高開發時的生產力,都歡迎加入這門線上課程。雖然課程是以 Cursor 為主要工具,但講解的概念也適用於 Windsurf、GitHub Copilot 等工具。因此,假如想了解如何透過這類 AI 工具提升效率,也歡迎一起加入課程。
目前這門課是包含在 E+ 成長計畫當中,所以無法單獨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