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icle image
关于我们
ExplainThis 2023 年度反思 & 2024 年展望

2024年1月1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加入 E+,獲得更多深入的軟體前後端內容

《ExplainThis 2023 年度回顾》我们回顾了 2023 年 ExplainThis 所累积的成果。但没有说的是,这个过程走得颠颇。

启动 ExplainThis 这个下班时间经营的计划,我们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想像。是在 2023 年一边做一边问自己,我们究竟希望透过 ExplainThis 提供什么目前社群没有的? ExplainThis 究竟应该要发展成什么样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与大家聊聊,在回顾过去一年后,我们有哪些深刻的反思,以及基于这些反思,在 2024 年我们会展开的新项目。

2023 年的反思之一:聚焦在长期价值

在 2023 年开启 ExplainThis 后,我们也一度迷失方向。如 Sam Altman 在《What I Wish Someone Had Told Me》 一文中写到的“长远的眼光在这世界是稀缺的,试着不要去担心短期如何被他人评断,久而久之这件事会变容易”,在 2023 年,ExplainThis 也一度陷入用短期思维的困境。

举例来说,在社群上分享 AI 与 ChatGPT 资讯与资源时,我们一度会想要追着最新的资讯,然后以一种想要抢先发布的心态在社群上张贴。这样的行为在短期确实能带来一些效益,以我们的 Facebook 专页来说,因为这些抢快发布的资讯,获得了不少赞数,也转换了不少的追踪者。

但当过了两个月、三个月,当我们回过头看这资讯,却也发现这些快资讯的效益,多半也是稍纵即逝的。这不禁让我们反思,这样抢快发布的每日头条,对社群究竟能带来什么价值? 新资讯固然关键,但是现在关于 AI 的资讯已经爆炸到每天追也追不完,在公开平台看得到的资讯,基本上其他人也都会有,显然这不足以成为与他人区别的关键点。

在有了这个反思后,我们决定调整我们的衡量指标,不是看短期获得的赞数或追踪转换,而是问自己“当今天分享这则贴文,半年、一年后读者看到,它仍会是有价值的吗?”。当问了这个问题后,我们在社群上的分享有了极大的转变,让我们的内容更加聚焦在长期有价值的洞见,而不是让读者又多一层资讯负担。

2023 年的反思之二:能舍去的比想像多

Sam Altman 说过另一句让今年的 ExplainThis 特别有感的话“把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你深信不移的目标上,这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困难。但事实上,你会发现能舍去的比想像中更多”

网路上有个广为流传的“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梗图,这是我们过去一年也陷入过的困局。想要更多是很自然的事,但“全部都要”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是值得停下来好好想一想的。

以我们的 2023 年来说,因为本身有正职工作,在 ExplainThis 能投入的时间本身有限。在做出了一些成果后,我们一度想要扩展去做更多事;但当时间与精力被分散,做出来的品质自然就没有集中投入来的好。于是我们陷进了“看似做很多事,但实则每件事不到我们自己理想标准”的泥淖中。

现实世界的时间与资源有限,排定优先顺序,专注在把最重要的做到最好,这观点 Sam Altman 不是第一个提的。股神 Warren Buffett 也曾提过 “列出对你重要的 25 件事,选出最重要的 5 项,然后剩下的 20 项要仔细看好,提醒自己千万千万不要再去分心碰触”

这件事难的不是列出重要的事,而是难在不要分心去碰那些“虽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我们在戒断短期导向的行为时,也会有“这不做不就很可惜”的想法。但当拿出“虽然很可惜,但不专注在长期,几年后看会更可惜”来对抗后,慢慢地我们也习得能够放下那些短期导向的事。

而在放下后,也能理解 Sam Altman 说“能舍弃的比想像多”这句话是真的。当意识到每个舍弃都是要成全更重要的事,就自然地会发现你能舍弃的比想像多。

2023 年的反思之三:虚荣指标 vs. 实质指标

上面提到,不论是 ExplainThis 的 2023 年网站流量突破 500 万,或者各个社群平台经营的成果,在扎扎实实反思后,其实感受不到这些数字对我们的意义。是所谓的虚荣指标 (vanity metrics),他们看似好看,但实质无法衡量对我们有意义的东西。

有一百万人浏览我们的文章,但有多少人真的因为这些内容而有收获? 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内容在职涯上有实质的改变? 浏览数、追踪数、按赞数没办法让我们判断并回答上述的问题。

反而是先前在职涯谘询时,协助几个原本拿不到面试的读者,在修改完履历与作品集后,顺利获得面试机会;以及有读者私讯或透过 Buy Me a Coffee 赞助时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的内容,让他顺利拿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这些反馈都才是让我们真的能确定,ExplainThis 做的事对读者们有帮助。而这个反思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该专注在实质指标,而不是虚荣指标。

虽然未来网站上还是会放这些数字,因为当提到“百万流量”、“大厂”等关键字,确实能让过去不认识我们的读者,更快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但在 2024 年,我们会更聚焦在实质指标,确保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花在长期与实质上。

2024 年的新计划

在 2024 年,ExplainThis 也会基于上面提到的三个主要反思做调整。为了让 ExplainThis 更关注长期、更聚焦时间与精力、更加关注实质指标,在 2024 年我们将推出两项新计划,一个是 ExplainThis Plus (简称 E+) 成长计划 (连结点此) ,另一个是演算法思维培养计划。

对比起过去我们在网站与社群媒体的内容,E+ 会专注在更深度的前后端技术内容,搭配职涯成长直播工作坊,以及专属的 Discord 讨论社群。我们希望透过 E+ 带给读者们精选且深入的内容,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最精华的重点上;在分享最新技术趋势的同时,会回扣到经典的内容,确保内容是长久实用的,让读者能真正去理解技术背后的脉络,进而能更轻松面对新技术。

更重要地,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友善包容的社群,以建设性讨论出发,来交流技术与职涯成长相关的议题,陪伴读者们在工程师职涯路上,逐步发展出自己理想的样貌。如果你对 E+ 感兴趣,或者不确定 E+ 适不适合你,我们制作了一个 E+ 的专属介绍页面 (连结点此) ,详细地展开 E+ 的细节,同时有常见问答。

而演算法思维力提升计划,会由 PJ 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资料结构与演算法。过去 PJ 在 Instagram 与 Threads 分享了许多演算法相关内容,除了帮助大家准备面试外,也协助大家培养解题背后更重要的思维力。

想要扎实培养资料结构与演算法,或是想要在白板题面试有效答题的读者,可以帮 PJ 填一下此份表单,让 PJ 能设计出更符合大家需求的内容与战斗营。

在推出这些新计划的同时,我们仍会持续在 ExplainThis 网站、电子报、社群媒体分享关于软体前后端开发、生成式 AI、科技业职涯成长的内容,在新的一年,持续与大家一同成长 :)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