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工程师该如何做好事故检讨?

2024年9月26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加入 E+,獲得更多深入的軟體前後端內容

先前我们分别谈了 《软体工程师该如何做好监控 (monitoring)?》《软体工程师该如何值班 (on-call)?》,这篇文将延续这个主题,来聊事故完后的检讨。

一般来说,假如只是一个没有对终端使用者太多影响的小问题,可以不须用开事故检讨;然而,如果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事故检讨就会有必要。开事故检讨不是要找战犯,而是要确保问题能够被根治,以及确保未来不会再发生类似问题。

在业界,事故检讨一般有几个名称,包含 incident review (直译就是事故检讨)、sev review (sev 是在 软体工程师该如何做好监控 (monitoring)? 一文有谈到的概念,也代表事故),以及 postmortem (英文的另一个意思是验尸,事故检讨本质跟验尸有些类似,都是事后回头找发生事情的原因)。

事故检讨的本质

要做好事故检讨这件事,需要先厘清事故检讨的本质。造成事故对个人与团队肯定都会有伤害,然而没有人是完美不会犯错的,所以事故是在所难免。不过,当事故已经发生了,该专注的就是解决,以及确保未来可以做更好。

所谓做更好,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去厘清如何确保同样的问题,在未来不会再次发生? 假如真的无法完全避免问题,那有没有方法能让问题及早被发现? 以及当发现问题后,有没有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找出上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才是事故检讨应该做的。

而在事故检讨时,每位参与的人员,要抱持着「从错误中学习」的心态。从事故检讨学习到的,也需要进一步传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制度完善的公司,在事故检讨时,都会有完整的会议记录,来确保其他团队,甚至公司中其他组的人,都能一起从该经验中学习。

不指责人的事故检讨

谈到事故检讨不能不提的点,那就是「不指责人的事故检讨」。

如上面提到,事故检讨的本质是为了避免未来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基于这个本质,要尽可能避免在事故检讨中去找战犯。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流程,犯错总是难免的,只是如果同样的错误再犯就不应该;因此团队该关注的,不是谁犯错,而是如何让未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先前 Meta 工程副总 Vijaye 在 2021 年 Meta 全球规模重大事故后,有发一篇分享 (连结),谈到不指责人的事故检讨 (blameless SEV review)。他提到,在事故检讨时,不应该问「谁造成这次事故」,因为在这个时机点找战犯,不仅对于解决问题没帮助,也会导致未来大家不敢做有风险的创新尝试。

在台湾软体史上,有一个叫趋势 594 的历史事件,是当年趋势科技有工程师发布程式码前测试不完全,导致客户的系统瘫痪,造成趋势科技市值蒸发 170 亿元台币。当时趋势的执行长受访的报导 (连结)有这么一个段落:

「我相信,我只要问一句:『谁写的?为什么没测试好就发出来了?』我想, (公司)从此就完蛋了!」陈怡桦说, 当时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伤害员工创新精神, 「不要问我是哪个员工干的?是哪个部门?」

事件过去 8 年,「元凶」是谁,仍是趋势内部的一个谜,只有少数高层才知道。

危机就是转机,因为这起「失误的创新」,让陈怡桦开始思考, 是否可以「不要把更新病毒码的程式放在客户的电脑里」, 也因此让趋势领先同业至少三、四年发展云端技术, 趋势才有机会成为如今伺服器安全市场的龙头。

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说明了什么是不指责的检讨,以及为什么要不指责。事实上,当一个组织文化演变成找战犯、指责人的情况,当问题发生时,犯错的那个人或团队,很可能会试图掩盖问题 (因为不想被指责或背锅),这对于解决问题反而是不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有良好文化的组织,会强调在出事故时不指责人,而是专注在针对事。

阅读更多

如果你对于如何做好事故检讨感兴趣,我们在 E+ 有写更深入详细的内容,包含具体在开事故检讨会议有什么要诀? 如何做好事故检讨的文件纪录? 业界有哪些推荐的参考资源? 有兴趣的读者,欢迎加入 E+ 成长计划。

本文为 E+ 成长计划的深度内容,截取前三分之一开放免费阅读。欢迎加入 E+ 成长计划阅读完整版本 (点此了解 E+ 的详细介绍)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