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AWS 與 GCP 的生成式 AI 雲端大戰

2023年9月30日

ChatGPT 教學專書
不僅教你 ChatGPT 指令,更帶你實作出創新應用!前往了解

自從 ChatGPT 帶來全球性的生成式 AI 浪潮後,許多人將焦點放在 ChatGPT 與 Bard 等應用的競爭。然而,對於科技大廠來說,更豐厚的餅在於雲端的市場。在這篇分析文中,我們將帶大家讀懂生成式 AI 背後的雲端大戰,以及身為開發者可以如何看這場大戰。

在雲端市場搶得先機的 AWS

當談到雲端,多數人說得出 AWS 中的 S3、EC2 與 Lamda,但叫不出 Azure 或 GCP 裡面相似產品的名稱。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 AWS 在雲端這塊領域,在過去一直比競爭對手走更前面。所以在過去一個新人工程師問說要學雲端,多數人會說「反正服務功能都類似,要學就從最大的 AWS 開始學」。如果真要說,AWS 基本是個商業史的奇蹟,在 AWS 發展的前七年,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投入雲端產業發展,所以讓 AWS 比起競爭對手有非常大的領先。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 AWS 能有這樣的領先? Jeff Bezos 曾發過一則推文,他提到他保留了一本在 2006 年的 Business Week 雜誌。那期的雜誌封面正是 Bezos,而標題寫著「貝佐斯想要你用他的網路科技,來運營你的生意,但華爾街希望他可以管好他的商店」。大家知道,亞馬遜是做網路書店起家,所以當 2006 年推出 AWS S3 與 EC2 時,華爾街一致看衰,叫 Bezos 專心做電商,不要搞雲端服務。不只華爾街,其他公司也看衰,所以沒人投入做雲端,因此 AWS 才做了那麼多年都沒對手。

在 AWS 逐漸把雲端的生意做起來後 (去年營收 620 億美元),其他競爭者才發現為時已晚,才紛紛投入。以微軟來說 Azure 是在 2010 年才被正式推出;谷歌的 GCP 在 2011 年才有正式面向大眾的服務;但亞馬遜在 2004 年就推出 SQS、2006 就推出 AWS 的 S3 與 EC2。正因為如此,AWS 一直在雲端市場保持領先。

微軟的逐步壯大

然而,在 Nadella 的帶領下,Azure 在近五年的市占率不斷攀升,升到現在過去許多不用 Azure 的人與公司,都跑去申請帳號。從現在的角度看,這一切好像理所當然;然而事實上,今天大家去申請 Azure 帳號,是 Nadella 好幾年前就佈好的局。

這個局包含了在全世界都還不知道 ChatGPT 時投資了 OpenAI,也包含在那時他早就想到企業看到 ChatGPT 這種神物,一定會想要自己有一個,只是企業也一定會擔心資訊隱私、資訊安全等問題,所以需要先備好最高規格的安全性與企業承諾 (SLA)。上面這些,不是魔法棒一揮馬上就有,都是需要好幾年的開發與累積才能做到,所以才會說是早就佈好的局。

因爲 Nadella 對未來市場精準的預測,在生成式 AI 浪潮來襲後,微軟開始更大幅度地侵蝕 AWS 原本有的領先市場。

AWS 總算醒過來

在微軟 Azure 趁著 ChatGPT 之勢搶佔雲端市場幾個月後,AWS 總算醒過來,宣布與生成式 AI 領先模型商之一 Anthropic 進行戰略合作。AWS 投資 40 億美金,換取 Anthropic 的少數股份,同時成為 Anthropic 的主要雲端提供商。

微軟在 2023 年 1 月投資 OpenAI,而亞馬遜直到 2023 年 9 月才投 Anthropic。讀到這你一定會問「為什麼亞馬遜到現在才投?」。從投資新創的角度來看,越早期投資的回報越大。亞馬遜到現在才投,明顯意味著在生成式 AI 領域上慢了不止一拍。

可以看到,在投資 Anthropic 的同時,AWS 也推出了 Bedrock 來提供生成式 AI 的雲端服務。基本上就是要追回微軟 Azure 的生成式 AI 領先。

開發者角度該怎麼看?

對於生成式 AI 的應用開發者而言,我們相當樂見這件事發生。從系統的角度而言,當只有微軟與 OpenAI 一家獨大時,就會有單點故障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的風險。換句話說,如果只依賴這一家微軟跟 OpenAI,當它們出問題時,那你的應用就會跟著出問題。當他們改變政策要提高價錢,你就只能任它們宰割。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做應用的公司,同時會是 AWS、GCP 與 Azure 的客戶,因為即使像這類巨頭廠商,過去也不乏出問題導致客戶的應用跟著掛掉的案例。同時找多家,可以把其中一個當主要提供商,另外的當備用。當出現故障等災害時,隨時可以切換,來確保服務不中斷。當 Anthropic 越做越好、Meta 的開源 Llama 越做越好,Google 的 Gemini 越做越好,對於整體市場,以及下游的應用開發者而言,肯定都會是更好的。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