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 是什麼?有什麼用途?
2023年2月9日
Promise 是在 ES6 出現的新功能,並且是用來優化過去回調函式 callback 的寫法。這篇面試詳解中會討論到, promise 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有 Promise,以及延伸到 async/await 相關問題。
為什麼要使用 Promise?
在探討 Promise 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什麼需要它的出現。
JavaScript 中有一個重要概念 - 異步 (async),它允許我們在執行耗時任務時,不必等待程式完成,而是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直到任務完成再通知。常用的異步操作有:文件操作、數據庫操作、AJAX 以及定時器等。
JavaScript 有兩種實現異步的方式:
第一種:回調函式 callback function
在 ES6 promise 出現之前,通常使用回調函式 (callback) 實現異步操作。但使用回調函式 callback 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當需要執行多個異步操作時,程式碼會不斷往內嵌套,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callback 地獄」(callback hell)。
callback(() => {
console.log("Hello!");
callback(() => {
console.log("Hello!");
callback(() => {
console.log("Hello!");
callback(() => {
console.log("Hello!");
}, 200);
}, 200);
}, 200);
}, 200);
而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就出現了第二種方法 - promise。
什麼是 Promise?
上一段提到 Promise 出現的原因,這一段我們來看那到底 Promise 是什麼。
Promise 照英文上的意思,是約定、承諾,它代表的意涵是這個約定請求會在未來每個時刻返回數據給調用者。在 MDN 文件中, Promise 是用來表示一個異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失敗)及其结果值。
怎麼使用 Promise
Promise 是一個構造函式,我們需要透過 new 關鍵字建立一個 Promise。而 Promise 會接收一個函式作為參數,這個函式又稱為 executor,executor 會立即執行。如下方程式碼,若丟入瀏覽器開發者工具執行,console 的結果會立刻被打印出來。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executor 立即執行"); // executor 立即執行
});
而 executor 函式,會再接受另外兩個函式參數
- resolve 實現函式:如下方程式碼,請求成功的例子,正確的時候會調用 resolve 函式,並回傳結果。
- reject 拒絕函式:如下方程式碼,請求失敗的例子,失敗的時候會調用 reject 函式,並回傳結果。
function requestData(url)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if (url === "explainthis.io") {
resolve("hello welcome to explainthis");
} else {
reject("it is not explainthis");
}
}, 3000);
});
}
// 1. 請求成功
requestData("explainthis.io").then((res) => {
console.log(res); //hello welcome to explainthis
});
//2. 請求失敗
requestData("explainthis.com").catch((e) => console.log(e)); //it is not explainthis
Promise 的狀態
一個 Promise 一定會處於以下三種狀態的其中一種
- pending:初始狀態,執行了 executor,但還在等待中。
- fulfilled:表示操作完成,執行 resolve 函式。
- rejected:表示操作失敗,執行 reject 函式。
then
的使用
- 多次調用
延續前段談到的,異步用第一種 callback 做法很容易有 callback hell 的產生,而使用 Promise 的好處則可以避免這種難以閱讀的寫法。
Promise 可以用一種鏈式 (chaining) 的方式將這些異步操作串連,如下方程式碼範例,我們可以透過 then 來將等完成之後的操作串起。
function requestData(url)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if (url === "explainthis.io") {
resolve("hello welcome to explainthis");
} else {
reject("it is not explainthis");
}
}, 3000);
});
}
requestData("explainthis.io")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hello welcome to explainthis
return 1;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1
return 2; //hello welcome to explainthis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2
});
- then 方法可以接受兩個參數,一個為成功的回調,另一個為失敗的回調
function requestData(url)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if (url === "explainthis.io") {
resolve("hello welcome to explainthis");
} else {
reject("it is not explainthis");
}
}, 0);
});
}
requestData("explainthis.com").then(
(res) => {
console.log(res);
},
(reason) => {
console.log(reason);
}
);
//it is not explainthis
錯誤處理
Promise 的一個好處是錯誤處理,最簡單的方式是在加上一個 catch 來捕捉錯誤,並執行一些錯誤處理代碼。如下方程式碼,如果請求失敗,例如由於網絡故障,則 Promise 會被拒絕。在這種情況下,catch 方法將捕獲錯誤,並輸出錯誤訊息。
fetch("https://explainthis.com/data")
.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oops!", error);
})
.finally(() => {
console.log("close loader");
});
finally
方法
如果有加上 finally
,那 Promise 狀態不論是 fulfilled 還是 rejected 都會需要執行 finally
方法。finally
是 Promise 處理流程中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在不管 Promise 是否成功的狀態下,執行一定必要的操作。
使用情境例如,一進入頁面要先從伺服器 fetch 資料,等待的同時會顯示 loading 的畫面,而最後不論是否有拿到資料,我們都需要把 loader 關閉。這時候,關閉 loader 的邏輯,就很適合放在 finally 中。如下方程式碼:
fetch("https://explainthis.com/data")
.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error);
})
.finally(() => {
console.log("close loader");
});
什麼是 async/await?
async/await 是一種基於 Promise 之上的語法糖,比 Promise 的寫法更像是同步操作。
首先,我們會使用 async 關鍵字將函式標記為異步函式,異步函式就是指返回值為 Promise 物件的函式。
在異步函式中我們可以調用其他的異步函式,不過不是使用 then(),而是使用 await 語法,await 會等待 Promise 完成之後直接返回最終的結果。
async function getData() {
const res = await fetch("https://getsomedata");
const data = await res.json();
console.log(data);
}
get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