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可以如何培養產品思維

2024年6月10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400+ 位軟體工程師一同在社群中成長,並且獲得更多的軟體工程學習資源

產品經理是工程師會密切合作的對象,特別是越往資深,要跳脫只是執行寫程式這項任務,成為更全面的資深工程師,就需要能夠帶上產品經理的帽子,用產品思維來思考。畢竟除非是純學術或個人興趣的技術鑽研,不然在一般職場上,技術終究需要回扣到其能創造的價值,而從真實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做的技術設計,往往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然而,該如何培養產品思維呢? 有件非常簡單卻有效的事,推薦大家可以先做,那就是去找使用者聊天。去了解使用者的痛點、未被滿足的需求。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曾說過,他給過新創公司的建議,有一半是去「找你的消費者聊天」的變形 (原文是 Half the advice I give to startups is some form of "talk to your customers.")。

Paul Graham X
Paul Graham X

先前聽有位資深的前輩說,他特別愛問團隊中的工程師「你的使用者是誰? 你會用什麼方式收集他們的聲音? 你多頻繁與他們接觸? 」,假如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問題就大了。

這也是為什麼,比起直接去買產品經理的課程,不如多去找你的使用者聊天、鍛鍊同理使用者的能力。這是 Meta 在面試產品經理最看重的要點之一,這邊截圖來自 Meta 的產品經理面試準備手冊 (連結見此)。

Meta 的產品經理面試準備手冊
Meta 的產品經理面試準備手冊

基礎建設類的工程師仍需要有產品思維

讀到上面提的點,你可能會認為,是開發應用、開發產品類型的工程師,才需要產品思維。然而多數資深的前輩,不論是做產品開發 (product),還是作基礎建設 (infra) 的,都提到產品思維的重要性。因此,即使你是做基礎設施類的工程師,也需要培養產品思維。

MIT 電腦科學博士畢業,在矽谷當到 L7 職級工程師的 vgod 前輩,在他寫的《軟體工程師的成長與修煉》系列文中就有談到,他在幫助他待的公司搭建機器學習平台,這是屬於基礎建設類的工作,但是這不代表他開發的東西,不需用面對使用者。

對於這類基礎建設的平台,使用者往往會是其他工程師。因此他帶的團隊,會去觀察、拆解機器學習工程師的工作,然後思考可以搭建什麼樣的基礎建設,來讓機器學習工程師的工作更有效率。

因此,當能夠帶著產品思維,來看其他需要用該平台的工程師,在工作上會遇到什麼痛點,會對於打造基礎建設幫助很多。從平台的角度來看,要能拿到收益,會需要其他開發團隊的支持,因此如果能有產品思維,就能夠更清楚地去溝通該平台有什麼價值、能幫上什麼忙,這樣其他團隊才更願意去採用,也更能夠發揮基礎建設的價值。

有系統的培養產品思維

找使用者聊天,是培養產品思維的第一步。然而,要完整培養產品思維,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如果你工程師,想了解工程師可以如何培養產品思維,我們在先前的 E+ 主題文中,正好聊了這點,有興趣的人歡迎參考。

E+ 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邊 https://www.explainthis.io/zh-hant/e-plus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