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效工程师之前,先追求做好

2024年8月29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400+ 位軟體工程師一同在社群中成長,並且獲得更多的軟體工程學習資源

工程师「做」vs. 「做好」

成为高效工程师 (effective engineeer) 是很多人追求的。当越高效,产出能够越多,在职涯发展上也可能越顺利。然而,在讨论如何变更高效前,「做」vs. 「做好」这个概念是必须要先谈的。

因为在讨论高效之前,如果没有先讨论什么是「把事情做好」,很可能会导致,即使效率提升、生产力提升,最后产出的结果品质不到预期,会让自己最后累积的反而更少。

这是过去我们在职涯上也踩过的一个大坑,觉得自己生产力提升了,感觉做了很多事情,但回头看最终的结果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读到这你可能会问,「做」跟「做好」的差别是什么? 让我们透过比较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以开发来说

  • 开发完一个功能是「
  • 开发完确保有完整测试、上线后有持续监控,才能说是做「

以修 bug 来说

  • 修掉被回报的 bug 是「
  • 不仅把 bug 解掉,还进一步重构,确保未来同样的错误不会再出现,才能说是做「

以团队沟通来说

  • 传了讯息到群组是「
  • 传完讯息,确保相关人员都有读到,才能说是做「

透过上面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到,假如只做了某件事,不代表是做好。当能够去确保做的事情,有达到预期的成果,甚至进一步推进,让未来同一件事能更容易被完成,这才能够被认识是做好。

即使无聊也要做好

在软体工程师的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有趣的。但即使面对那些相对无聊的事,也要尽所能去做好。先前 Replit 的 CEO 分享 要如何在工程师职涯上成功时谈到,把那些重要但无聊的事做好,是很常被忽略的关键。

他给的原因是,那些无聊但必须做的事,往往代表有机会被好的抽象化与自动化解决。当你多做那些无聊但别人都不想做的事,你就能对那些事情有更深的洞见,并能有机会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法,而很多有影响力的成果,都是基于此。

Replit 的 CEO 分享
Replit 的 CEO 分享
圖片來源:https://x.com/jonathanrstern/status/1792220536837230723/photo/1

停止「那不关我的事」的想法

要做好事情,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改变,就是要把「那不关我的事 That's not my job」的想法从脑中移除掉。以上面举的例子来说,你大可以说「我功能已经开发好了,剩下的就不关我的事」,或者「我 bug 已经修完了,后面的维护不在我这次处理的范畴」,但是当有这种觉得不关自己的事的想法,将导致自己没办法真正做好事。

这个观念也跟能否成为资深密切相关。在 《初阶工程师 L3 与中阶工程师 L4 的区别是什么?升迁到中阶工程师 L4 具体要做什么?》 一文,我们摘要 Meta 的主任工程师 Ryan Peterman 谈到,越资深意味着要有更大的范畴 (scope)。

而要能够升迁到资深,就需要先做到拥有更大的范畴,当你的范畴变大,才会被升迁;而不是升迁后才获得更大的范畴 (这很重要,很多人以为是后者,但其实是要先做到,才能被升迁)。而要能具体做到拥有更大的范畴,就是停止局限自己,停止认为「那不关我的事」。

很多时候,做好要花的额外成本,并没有想像中的大。以上面提的团队沟通来说,传完讯息可以简单加一句「如果有看完讯息,请在下班前点 👀 表情符号」,然后在下班前如果有相关人员没点,可以再特别私讯,来确保对方有读到讯息。

阅读更多

关于把事情做好,我们在 E+ 成长计划中,有更完整的内容,包含会谈到做好事情的核心概念、如何有效追踪成果,确保有顺利交付等。有兴趣的读者,欢迎加入 E+ 成长计划。

本文为 E+ 成长计划的深度内容,截取段落开放免费阅读。欢迎加入 E+ 成长计划阅读完整版本 (点此了解 E+ 的详细介绍)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