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务单位当科技公司经营的新加坡 GovTech

2023年4月23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加入 E+,獲得更多深入的軟體前後端內容

最初会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阵子台湾开始普发 6000 元的登记与提领。我还记得在 2009 年领消费券时,还是完全纸本的形式;到了 2020 年新冠疫情发三倍券时,已经变成在网路上登记了。在数位时代下,把「发放」数位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值得讨论的是,同样是数位化发放,不同政府的执行方式也有所不同。

以台湾来说,最多人诟病的地方是三倍券找一次外包,五倍券又找一次外包,然后这次普发现金又找一次外包,都是一样的功能,怎么又花钱再做一次?不是还税于民吗? 但额外开发功能类似的系统,不就又要花人民纳税钱几个亿?

刚好新加坡在新冠疫情期间,有跟台湾很类似的票券发放,举例来说在 2023 年有发一个 S$300 新币的 CDC Vouchers (差不多六千五台币)。好奇新加坡是怎么发这个券,查了一下看到原来他们早就已经有一个 RedeemSG 的网站(也有 App),然后从 2020 疫情以来,新加坡政府发的各种券,全都是用这个 RedeemSG 来领取,而不是像台湾的外包模式,一次又一次花大钱建相同功能的系统……。

RedeemSG 是由新加坡的 GovTech 所开发的,GovTech 基本上是个设立宗旨跟台湾数位部类似的单位。我最早会知道 GovTech 这个单位,是因为有个在 LinkedIn 上加过我的 recruiter,本来在新加坡的 Google,只是某天开始她都是分享 GovTech 的职缺资讯,我才发现原来她转去 GovTech 工作。

好奇之下一看,新加坡的 GovTech 不乏新加坡顶大 (NUS 与 NTU) 的毕业生,许多也都是从一线软件大厂跳槽过去的。甚至有看到麻省理工学院 (MIT) 毕业后在 Google 做了几年产品经理后去新加坡 GovTech 的人。

当大家问台湾的数位部做了什么时,除了那些一再发包的类似网站外,可能多数人说不出来数位部到底做了什么。不过新加坡的 GovTech 做出的产品,有许多连我这个外国人都用过,而且觉得很好用的。

数位身分证 Singpass

前年行政院拍板暂缓的数位身分证,在新加坡这里早就有好一阵子了。 Singpass 是由政府推出的数位身分证,用起来超级方便。例如到银行开户,在新加坡的 DBS 开户用 Singpass 的 App 授权资料,真的是秒完成。完全不用跑银行,也不用填任何资料,就完成了!因为你的个人资讯政府都帮忙验证过了,透过 Singpass 授权就好。

上面提到要领券的 RedeemSG,也是透过 Singpass 一键授权,然后就可以领券。我记得前年在台湾领五倍券,不管用读卡机,或是健保快易通,每个都是步骤繁琐。但是新加坡的 Singpass 真的是一键就完成,使用体验甩台湾不知几条街。除此之外,在台湾几乎要办什么,个人资料都要重填一次,但这边完全不用,用 Singpass 就可以。希望哪天数位部也能做出 Singpass 这种方便的产品。

短网址服务 go.sg

先前有看到去年数位部推出了 GSN 短网址服务 (https://url.gov.tw/),还有上新闻。不过这个上个新闻的短网址服务,不论在网站的 UI 设计或是服务的功能上,都离新加坡的 go.sg 有好一段差距。从 UI 的角度来看,GSN 的网站真的看起来像中学生做出来的。但 go.sg 就像一个专业的软件产品公司做的。

新加坡go.sg 对比台湾的GSN
新加坡go.sg 对比台湾的GSN

进一步从功能面谈,假如有面试过资深程序员的人,一定都面过系统设计,而短网址服务是系统设计的基础题。台湾数位部做出来的 GSN,就真的只有缩短网址的基本功能。但新加坡的 go.sg 不仅能缩网址,还可以做档案分享、内含分析功能,还可以下标签以及批次处理网址转换,只能说两者差距真的不是一个档次。

跟国际大厂抢人才

新加坡 GovTech 的经营核心哲学之一是抢到最好的人才。先前看他们的研发主管的访谈,他提到假如你有一个很好的数位产品,但把优秀的人都踢掉,这个产品接下来没办法撑过两年,因为代码要被要维护、要升级、要加新功能;然而反过来,如果你什么产品都没有,但有好的人才,你不需用担心,因为这些人才会帮你从零打造出好的产品。

好的产品是好的团队的产物。以矽谷的科技公司来看,基本上都是彼此在抢最好的人才。最近比较例外的马斯克,大刀阔斧裁员 Twitter 员工后,可以看到下场就是前阵子 Twitter 在澳洲是整个挂掉,然后这两天 Tweetbot、Twitter API 也都挂掉。

新加坡 GovTech 眼中要抢下的人才,是那些会去一线软件大厂的人才。所以 GovTech 反问自己「最好的人才为什么要来政府工作,为什么不去 Google、Amazon」。对此,他们从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与待遇、打造卓越的工程文化,到协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职涯发展等角度出发,花非常大的力气再跟这些国际软件大厂抢人才。

这边有找到两年前新加坡 GovTech 分享的办公室影片,假如没说是政府部门,还真的会以为是在某间一线软件大厂。反观前阵子数位部花了七千万弄的办公室,在网路上看到的图片实在......。

薪酬部分就更不用说,看到台湾的数位发展部,这么多员工是约聘的,约聘就算了,月薪六万还会被各方抨击。人家新加坡是拼了全力要跟国际一线大厂抢人,但台湾开这个到科技版或软工版会被说拿香蕉找猴子的薪水,有哪些国际一线大厂的人会想去? 两边能找到的人才等级差距有多大,我想不用我多说。

把钱花在刀口上的高营运效率

台湾拿香蕉等级的薪水聘人,但专案的预算还开比较多,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花在给外包商的开发费用,搞到现在台湾数位部在 PTT 上被戏称外包部。不过先不谈论台湾,或许我们可以看看为什么新加坡专案预算开的比台湾少,却能够做出这么多厉害的产品。

首先,新加坡 GovTech 在开发产品上,基本是走矽谷那套快速原型、快速迭代 (rapid prototyping and rapid iteration)。所以他们不会在一开始就花大钱,而是会先从小范围实验开始,实验的同时搜集使用者的反馈,然后进一步优化产品,最终在规模化。

一个有名的例子是 FormSG,这个产品最开始花的预算不到一万新币,但是在初步实验后发现对政府各单位很有帮助,最后投入优化并规模化产品。截至目前,FormSG 已经协助超过 150 个政府单位把超过五十万个表单无纸化,目前透过 FormSG 提交的表单已经超过一亿八千万次。光是可估算的成本就节省了超过六千五百万元。更不用说因为表单数位化后,节省了办事人员的时间成本,以及填写表单名中的时间成本(没错,你填政府用 FormSG 创的表单,一样用上面提到的 Singpass,就完全不用重新手填一次基本资料)。

上图这些网站,都是用Isomer 快速建造出来的
上图这些网站,都是用Isomer 快速建造出来的

再来,新加坡他们不会像台湾这样,每搞一次发券,就重新花钱找外包商建一个功能类似的网站。新加坡 GovTech 有个建站神器叫 Isomer (没错,就是同分异构的那个 Isomer,名字取得很好 XD)。 Isomer 协助政府各单位从架站到,网站优化(例如图片压缩) 到网站部署,到实际营运上的内容管理(CMS),以及资安等等,这个 Isomer 全都一手包,而且可用性是保证 5 个 9。假如政府的部门想建一个新网站,不用再找外包开发商,直接用 Isomer 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建一个,目前已经有将近两百个政府的网站,是用 Isomer 建出来的。

我自己觉得这真的是非常软件产品的思维在做事。比起台湾的数位外包模式,每次有个新的案件,就重新找外包商开发一次;新加坡的 GovTech 自己做了一个像是 Wordpress 或 Wix 这种产品,所以不用每次都重头建网站,直接用 Isomer,不仅更快,也更省成本。

不只有想法,还有执行能力

最后想讲的一点是,虽然我在上面也跟着乡民批判了几次外包这件事,但老实说我不觉得台湾的数位部长是没有想法的人。只是不知为什么,在执行能力上跟新加坡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

举例来说,我在网路上有看到台湾数位部长唐凤 2021 年写的《打造设计系统 ─ 提升政府网站使用者体验》专栏文章,里面有提到「我们期待,未来的设计系统能提供范例,以及具体友善的建议,进一步改善政府网站的体验。」不过到了 2023 年,我试着在网路上找,还没找到我们政府做的设计系统。看唐凤出手后的一些网站,也看不到设计的一致性。

转头看看新加坡,他们早已经推出 Singapore Government Design System 上面提的 Isomer 也是基于这个设计系统 去做的。我知道做设计系统不容易,多半只有大一点的软件公司才有资源投入去做。 但新加坡的 GovTech 能做到,已经拨这么多预算的数位部,真的要多加油。

总的来说,从新加坡的 GovTech,可以看到政府的数位部门,的确是有可能像一线软件大厂般运作,可以吸引到最顶尖的人才,也可以打造出好的数位产品造福百姓。只是不知台湾的数位部哪天才能做到这样? 共勉之~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