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求职技巧:如何善用 LinkedIn 来找到理想的工作?

2024年8月28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400+ 位軟體工程師一同在社群中成長,並且獲得更多的軟體工程學習資源

在现代软体工程师的求职中,不论是找海外工作或外商工作,LinkedIn 都是非常重要的管道之一。LinkedIn 也是呈现自己履历的另一种形式,因此,除了写好履历外,经营好自己的 LinkedIn 也很重要。

在这篇文章,我们将讲解如何善用 LinkedIn、并且如何优化你的 LinkedIn 页面,让你的求职路更顺利。

LinkedIn 的重要性

LinkedIn 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 扩大获得面试的可能:不少招募员与猎人头,现在都使用 LinkedIn 来找潜在候选人。以 ExplainThis 团队成员来说,当把 LinkedIn 设定成 Open To Work (开放找工作) 的状态时,在市场火热时 (2020 - 2021 年) 每周有超过十个猎人头或人资主动联系;就算市场相对冷的时候 (2022 - 2024 年),每周也有两三个主动联系。
  • 扩大通过面试的可能:现在有不少面试官,在面试前除了看候选人的履历,也会看候选人的 LinkedIn。因此,如果你的 LinkedIn 足够丰富,能在面试前就先建立一个好的印象,这样对于通过面试来说,是有加分的。
  • 建立长远人脉连结:即使你现在没有主动在找工作,在 LinkedIn 上与招募员、猎人头互加好友,并持续保持互动,在某天你决定要主动积极求职后,就会有一个现成的好友清单能够去联系。这比起完全没有相关好友,直接用公司官网或人力资源网站申请,会有优势许多。

在上面这些情境中,LinkedIn 能有效打破「传统履历招募员只花 7 秒看」的限制。事实上,如前面谈到,会推荐在履历上面放自己的 LinkedIn 连结。可以把履历想成一个鱼饵,在简短的履历中,如果能钓到招募员的目光,让招募员去点 LinkedIn,这时就能让招募员看到自己更完整、立体的一面。

所谓更完整、更立体的一面,是指除了履历短短的页面能呈现的内容外,其他更多元面向的自己。举例来说,如果你有参加技术会议并担任志工,在履历上或许只能一行陈述,但是在 LinkedIn 上,你可以放上你当志工的照片、心得、学习收获,当招募员看到这些内容,会能更深入认识你,这是相当加分的。

优化 LinkedIn 页面

在谈如何写 LinkedIn 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看你的 LinkedIn 的寻才专员与猎人头,是用什么视角看 LinkedIn 的。

下图招募人员会如何看到 LinkedIn 上候选人的介面 (备注:LinkedIn 一直有在改版,所以读者们在阅读当下的,可能在 UI 介面上会有些微不同,但大致概念应是不变的)。

LinkedIn 上候选人的介面示意图
LinkedIn 上候选人的介面示意图
圖片來源:New LinkedIn Recruiter Features That Will Make You More Productive and Efficient

可以看到,一个招募员或猎头在浏览时,会是先透过左侧的搜寻条件,来找到相关条件的人选。因此,在写 LinkedIn 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确保应该有的职位关键字,你都有写在你的 LinkedIn 上面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找前端的缺,且是想特别找 React 的缺,那务必把你有用到的各类前端、React 的关键字都用上。最简单的做法,是去看你想申请的职缺有哪些关键字,然后那些关键字确保都有用到。

假如你没有相关关键字,即使你的能力再好,很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在招募员与猎头的搜寻结果中,这样会相当可惜。

LinkedIn 与履历的不同处

很多人可能会问,LinkedIn 与履历有什么不同? 最基本来说,可以把 LinkedIn 视为多媒体版的履历。换句话说,最基本的 LinkedIn 写法,是至少把 LinkedIn 中的工作经历部分,写得与履历相近。然而,如果你愿意多花一点心力,LinkedIn 能带来的价值会更多。

举例来说,LinkedIn 能够:

  • 更丰富立体地呈现:前面有提到,在履历当中尽可能不要放大头照,但是在 LinkedIn 就不一样,多媒体的素材可以放在 LinkedIn 当中。虽然仍是推荐 LinkedIn 的大头照要放正式的,但是在 LinkedIn 上可以有更多元的呈现,让自己变得更立体。除了大头照外,如果能在经历中,放入多媒体素材 (下面段落会详述),用更丰富的方式呈现自己。
  • 不受页数限制:一般来说,履历要尽量做到精简,所以即使经历再丰富,还是推荐维持在一页就好。然而,如果是 LinkedIn,就不会受这个限制。虽然在 LinkedIn 上,每个经历还是只放重点,但是呈现方式就可以不受条列式形式所局限。过去看过一些不错的 LinkedIn,在经历描述上,就会跳脱列点,让人更完整地了解其经历。
  • 有多元的背书:LinkedIn 比起履历,有许多额外的背书,让你的经历更可信。举例来说,LinkedIn 有信箱认证,所以可以确保你确实在某间公司任职,而不是自己捏造的履历。同时,LinkedIn 有同事背书功能,如果善用,也能让招募员看到你过去合作过的人,如何正面评价你。

把 LinkedIn 当成多媒体版本的履历

先前听一个 Amazon 招募员分享,在经营 LinkedIn 的最简单且有效的方式,是把 LinkedIn 当成多媒体版的履历,但不要把 LinkedIn 局限成履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以下是推荐读者们可以做的:

  • 有吸引力的标题与总结:如同上面提到的,招募员在 LinkedIn 上搜寻候选人时,会看到的资讯不会是完整的,而是以经历的职称、个人总结为主。因此透过好的标题与总结来抓住招募员的目光,是相当重要的。

  • 客制化职位设定:如前面提到,招募员在用 LinkedIn 搜寻候选人时,是会用关键字来搜寻,所以推荐读者们,可以根据你想申请的职缺,来微调你用的关键字。

    举例来说,如果你原本是做全端软体工程师,而想要改成申请纯前端的职缺,在你的经历上,就可以改成 Software Engineer (Frontend),这样一来没有造假,因为你仍是放软体工程师,二来在后面加上 (Frontend),会让自己被要找前端工程师的招募员,更容易找到。

  • 更丰富的内容:以教育背景来说,在履历上会建议两行带过学历与 GPA,但在 LinkedIn 上,可以放更多内容。例如在学生时期,如果有担任社团领导人,或者有参加技术相关的社团,你可以用更丰富的叙述,将这些经历写在 LinkedIn 上。

  • 多媒体素材:除了照片与影音外,LinkedIn 上还能放其他多媒体类的素材。举例来说,假如你开发的产品有被媒体报导过,可以放该报导,这都能让经历的呈现更加丰富。

  • 设定简短且独特的个人网址:LinkedIn 的个人网址是可以客制化的,只要没有被其他人用过,都可以选用,设定简短且独特的个人网址,让人能快速记住。

另外,切记当你决定开始找工作时,LinkedIn 上务必设定「Open To Work」,因为如果没有设定,你将不会出现在招募员或猎人头的搜寻结果中。如果你不想让非招募员的人,知道你正在找工作,可以在设定时,选择「Recruiters Only」,这样就能被搜寻到,同时不会公开你的求职状态。

LinkedIn 的常见问题

会需要时时更新 LinkedIn 吗?

如果心有余力,推荐可以定期更新,但是频率不用到太过频繁,例如每个月花时间更新一次,把最新做的成果放到现职的描述下即可。

不过,如果你已经申请工作,并且有在履历上面放 LinkedIn 的连结,那么会推荐一定要确保 LinkedIn 有更新到最新版本,不要让 LinkedIn 与履历有落差。过去有不少招募员谈到,如果这两者有落差,那么会让招募员怀疑履历上列点的真实性。

会需要在 LinkedIn 上积极发文吗?

如果有经营会加分,但没有的话不会扣分,因此这部分量力而为即可。假如时间有限又想让自己在 LinkedIn 上曝光,推荐可以用月或季为单位,来呈现自己当月或当季的职涯亮点。

举例来说,假如你过去一季有去参加某个国际的技术会议,那么你可以写一篇心得,记录你的学习,同时附上你参加时拍的照片。这样未来如果某个招募员或用人主管浏览你的 LinkedIn 个人页面时,看到那些过去的活动纪录,将能看到你积极的一面。

该在 LinkedIn 上多建立连结吗?

通则来说,在 LinkedIn 上多建立好友连结,是有好处的。特别是目前 LinkedIn 的好友人数超过 500 人时,会显示 500+,这在直观上会让人觉得你比较活跃。

当然,不需要为了让好友人数变多就毫无意义地加人好友。更进一步说,少但是有意义的连结,会好过多但无意义的连结。与其加很多人,如果你能加一些深入认识的朋友,在需要人帮你内推职位时,也会容易许多。

总的来说,如果有认识人,会建议可以加一下 LinkedIn 好友,但要真的能让在 LinkedIn 的连结变得有意义,还是需要投入时间实际深入与好友们互动。

想找海外工作,可以如何善用 LinkedIn?

如果你想透过 LinkedIn 来找海外工作,有几个推荐你可以尝试的方法。

  • 第一个是先把你感兴趣的公司加入到你感兴趣工作地区中。

  • 第二个可以做的,是直接修改你的所在地。改所在地的作用在于,因为招募员搜寻时,是会有地域范围限制的,所以即使某个经历与职缺接近百分百相符合的候选人,但不在招募员的区域中,那也不会出现在招募员的搜寻结果中。

    过去我们听过积极求职成功的案例,是透过放假时,把自己的所在地点,直接改到想去求职的国家,然后人也直接飞过去,透过这做法,即使仍不是永居在该国家,但已经能说服招募员自己有充足的动机要去该国家。

LinkedIn 的协作文章

LinkedIn 除了可以用来当作多媒体版本的线上履历外,还有一个非常推荐,但有不少人不知道的宝藏功能 – 协作文章,这边推荐给要准备求职的读者们。

协作文章 (Collaborative Articles) 会由是由某个面试问题出发,然后会有业界资深前辈来回答。基本上各类面试常见的问题,有 Google、Amazon 等大公司的资深前辈 (甚至许多是 VP、Director 层级的),在上面分享他们的思路。

协作文章包含行为面试题,例如「如何处理跨团队的沟通冲突」;也有技术面试题,像是「如何设计好维护的 API 」。

在看完这些资深前辈的回答,会让人有「原来可以这样切入来想」的启发感!

LinkedIn 协作文章目前也有依照类别做区分,所以常见的主题,包含软体工程、前端、后端开发都有涵盖,可以用标签去找。假如你要准备面试,不确定你准备的回答,是否有切中方向,非常推荐可以看这系列的协作文章。

LinkedIn 协作文章
LinkedIn 协作文章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