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前提是要有永續模式
2024年4月28日
之前分享了 Paul Graham 寫的《How to Start Google》一文的心得(文章點此),那篇文的核心論點之一,是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今天想用一個前陣子開源社群的案例,來聊是否要「全職」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這個案例是兩週前,Volar.js 的創作者 Johnson Chu 在 Volar 的 GitHub 發了一個公告,說先前 Volar 獲得的贊助,只夠他繼續全職開發 Volar 到今年十月;因此,在尋求新的贊助者的同時,他創建了一個付費的 Official Insiders 版本,如果訂閱支持,就可以優先獲得新功能的使用權等加值。
如果 Official Insiders 版本沒辦法募集到足夠資金,Johnson 就會去找一份正職工作,而沒辦法繼續維護 Volar。
這件事造成開源社群不小的討論,但背後也說明了,假如沒有一個好的永續模式,全職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最終將會面臨斷炊的可能性。
以最近有一定話題性的 AI 搜尋引擎 Perplexity 來說,原本的願景之一是挑戰不要走傳統搜尋引擎的廣告模式,然而最近宣布會開始開放廣告欄位。雖然這個舉動受到很多人抨擊,說 Perplexity 違背初心;但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賺錢根本不可能支撐 AI 龐大的運算成本。
回到 Volar 的案例,好在後來包含 StackBlitz、JetBrain、Astro、Vue 等都相繼以企業贊助的方式,協助讓 Johnson 能全職繼續做 Volar,不然如果 Volar 沒被繼續維護,對於社群,以及許多有用該工具的公司,都是極大的損失。
以 ExplainThis 自己來說,用白話的方式聊技術相關的大小事,一直是我們很感興趣的事,但是 ExplainThis 開始至今一年半,我們到現在還是用下班與週末做這個專案。
即使對 ExplainThis 能做的事情,我們有非常多想像,如果以工作量來說,絕對能變成全職的工作。然而,如同 Johnson 遇到的困境,即使你的動機不為錢,是純然因為興趣去做,除非是有富爸爸在背後,不然到了有家庭與經濟要承擔時,錢就變成無法忽視的決策因素。權衡之下,我們還是白天繼續當工程師,把 ExplainThis 當成下班的興趣專案。
對此,我們特別感謝訂閱 E+ 的讀者,因為有訂閱讀者的支持,我們能夠將工作之餘有的時間,都專注在產出對讀者有價值的內容上,可以不用讓網站塞滿廣告,也可以不用硬去接各類的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