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都該有的炫耀文件 (brag document)

2024年8月1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500+ 位軟體工程師一同在社群中成長,並且獲得更多的軟體工程學習資源

什麼是炫耀文件 (Brag Document)?

上面談了如何不高調地展示成果,讓做這件事時不會造成他人反感。這邊進一步說,如果要能展示成果,平常就要有紀錄成果的習慣 (當然,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先做出成果,才有可能記錄下來)。

在業界有個很流行的方式叫「炫耀文件 Brag Document」,這份炫耀文件,顧名思義是要讓你記錄下能炫耀的事情,但這不是要你真的去炫耀 (畢竟炫耀很可能造成別人反感)。其用意在於,當你能平時有定期記錄下,在需要的時候,就能輕鬆地拿出來展示。

平時就記錄成果的好處

炫耀文件的本質是記錄自己的成果,如果你有定期做這件事,會發現長遠來看,這件事的投資報酬率很高。因為這些被記錄的成果,可以用在以下的場合:

  • 在跟主管的 1:1 會議時,加深主管對你的印象
  • 在年度的績效考核時,不用花時間整理過去的成果
  • 在找下一份工作時,可以有素材直接放履歷
  • 在未來的面試中,有細節足夠豐富的故事可以講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定期記錄成果,將能更具體地檢視自己的成長軌跡,而不是僅憑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否有持續成長。當有記錄下來,你將能夠去比較現在做的事情,比起先前做的,是否是影響力更大的? 如果不是,就能根據你的目標來進一步調整。

如何記錄自己的成果?

在了解完這份文件的重要性後,相信你會有個問題,那就是「該如何寫這份文件」。我們推薦的記錄方式,會是以 STAR 的形式來記錄。對比起流水帳式的記錄工作,用這個模板會讓你能更以結果導向、影響力為導向的方式來記錄。

與此同時,如同在該模板提到的,就像在面試中分享完某段經歷後,可能被追問「從中學到什麼?未來如果要再做一次,會如何做更好? 」,會推薦要記錄下學習與反思。這不僅是為了未來的面試用,而是當你去反思經驗,往往會獲得更多的成長。

這邊特別補充,之所以在 STAR 格式記錄外,還要額外寫下學習,或者是寫下反思,是因為這不僅能幫助自己回顧,並透過回顧來成長;還能夠面對面試中分享被追問「從該次經驗中學到什麼?未來如果要再做一次,會如何做更好? 」

讓我們透過一個具體範例,實際了解如何使用上述的形式來記錄:

  • S:下一季團隊預計擴招至少 5 人,然而先前的入職流程與文件,並沒有系統性的整理,導致過去入職的效率不是太好
  • T:我主動跟工程經理提說,我想要有系統地重新梳理入職流程,並把文件化作好。工程經理也很同意這件事情很重要,如果現在不先做好,等到時候大量新成員加入,會有很大量的時間浪費。因此,工程經理同意讓我花時間來解決這問題。
  • A:我主導整個團隊的入職流程,同時找了團隊其他人,除了更新流程外,也把有缺漏、不完整的文件都補上
  • R:在重整完入職流程與文件後的一季,新成員入職所需的上手時間縮短,從原本一週變成三天後即可開始貢獻到專案,同時後續我帶領持續優化這個部分,讓我們目前的新成員入職,幾乎不需用既有成員的額外時間,也能順利完成。
  • Learning:在這次的經驗中,特別有感的學習點是,要讓最終的成果有效,一定要時時蒐集使用者的回饋。在完成重整後的第一個新成員入職時,我才發現原本有些設想的不如預期,所以當時該成員一邊入職,我一邊找機會訪談他,蒐集到許多有用的回饋後,再調整流程與文件,也讓後面加入的成員,整體入職變得更順暢。

上面這個形式,會是推薦在一個專案完成後做記錄。但平時如果有一些相對比較小,但仍值得記錄的事件,仍推薦大家要順手記錄到文件中。

舉例來說,可以記錄:

  • 學了什麼新的技能、技術、框架,像是近期 AI 工程相關的技能,如果平常有進修,就可以特別記下來
  • 獲得什麼回饋,例如工作上同事、主管給的回饋,不論是好的或者壞的,都可以記下來,除了能定期檢視自我,也能在面試中提到
  • 如果平常有做開源貢獻,或者有在做志工 (例如當技術會議的志工) 也可以記下來,這些也能放在履歷或者面試時用

閱讀更多

如果你對於透過記錄、適時展示自己工作成果這主題感興趣,我們在 E+ 有寫一個更完整詳細的版本,額外談到許多人不記錄成果的思考誤區、記錄成果時要避免的事、如何不高調張揚但仍有效展示成果。

E+ 的專屬介紹頁面 (連結點此)。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