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在團隊導入新技術、新工具?

2025年3月25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加入 E+,獲得更多深入的軟體前後端內容

先前有讀者問到「想在工作上爭取使用不同的技術,獨自推進有困難,想瞭解看看在爭取(或說服)的方式、推薦的心態等等」。

要在團隊中推動新技術、爭取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會完全不可能,因此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會結合軟體業界中經典案例,以及我們過去的實務經驗,來討論如何有效在團隊導入新技術與工具。

廁所測試 (Testing on the Toilet)

當提到導入新的技術,或者在軟體組織當中導入改變,在業界中最有名的例子之一,莫過於 Google 當年的廁所測試 (Testing on the Toilet)。

雖然多數人談到 Google 這間公司,都會有工程卓越 (engineering excellence) 的印象,但是其實在 Google 創立初期,各類的軟體工程實踐並沒有做得非常完善。就以多數人都會同意有幫助的軟體測試來說,在當年的 Google 並不是像今天這樣完整覆蓋 (詳見這個前 Google 工程師的分享)。

然而,Google 是如何從沒有太多測試覆蓋,逐步演進到多數團隊都有測試意識,同時也都會為程式碼寫測試? 這就不能不談廁所測試 (Testing on the Toilet)。

在 2006 年左右,Google 迎來爆發式的成長,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挑戰,許多 bug 造成的損失,隨著 Google 的規模擴大而增大。當時在 Google 內有一群對軟體測試有熱忱的工程師組成了 Testing Grouplet,聚在一起討論如何透過測試,讓軟體的穩定性提高,減少生產環境中的 bug,並減少需要回滾的事故。

在遇到問題時,業界通常會看到兩種不同類的工程師,一種是抱怨問題,然後說組織或團隊環境很糟,以測試來說,會抱怨大家明明知道測試很重要,但在開發時卻仍不寫測試;另一種則是會捲起袖子來,透過實際行動解決問題。而 Testing Grouplet 的工程師正是第二種類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發想如何讓測試導入變得更容易、如何讓工程師更願意寫測試。

在腦力激盪後,Testing Grouplet 做了許多嘗試,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廁所測試 (Testing on the Toilet)。所謂的廁所測試,是這群工程師定期寫與分享關於測試的相關內容,包含如何寫不同的測試、如何寫出更容易測試的程式碼等等。然後他們在想要如何讓更多工程師看這些內容時,異想天開地想到,可以把這些內容貼在廁所,讓工程師們上廁所時可以看。

這個做法讓更多工程師無痛學好寫測試,也讓後來在公司內推動測試變得容易。廁所測試的成功,讓這個案例甚至登上了當年的華盛頓郵報 (連結),同時有學術研究分析了這個做法的有效性 (連結)。

備註:感興趣的讀者,Google 有公開當年貼在廁所的內容,以下幾篇可以參考

推動導入時推薦的原則

在看完 Google 的廁所測試案例後,讓我們總結要有效推動新技術的導入,可以透過哪些原則變得更容易達成。以下我們歸結最推薦的原則。

先做再說 show and tell

在英文有一個諺語叫 show, don’t tell,意思是指比起嘴巴說,實際行動更重要。實際行動固然重要,畢竟如果只是嘴巴說沒有行動,往往很難真的促成改變。但是從廁所測試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做 + 說 (show and tell) 兩者合一,效果會更好。

在廁所測試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當初推動導入軟體測試的那群工程師,不只是嘴巴上說測試很好、很重要,而是有實際行動去寫測試,同時實際行動去分享如何寫測試。如果只是嘴巴說測試很重要,那就會如多數人,最終只留於嘴巴上說,不會真的去寫。但當年 Google 內那群對測試充滿熱忱的工程師,採取了先做再說的做法,讓改變得以被推動。

這個段落的標題「先做再說」事實上有一個雙關的意味,因為除了是要有行動 (做) 然後分享 (說),「先說再說」還有另一個意思是「不要等到別人的許可就先做」。假如做的事情是對團隊與公司有價值的,先做了後被看到 (或主動讓人知道),就容易讓這件事情變成正式的專案。

因此,假如在苦惱,覺得自己沒有能夠切入的空間。比起被動等機會,假如對某個技術感興趣,就先做再說吧。用透過實作展示該技術能帶來的好處,在機會來的時候,會更容易能夠把握住。

找到一起推動改變的夥伴

除了先做再說外,另一個可以讓導入新技術或推動改變更容易的做法,是去找到能夠一起推動的夥伴。以 Google 的廁所測試為例,當初最開始就是一群同樣對推動測試有熱忱的人聚在一起,因為都有對軟體測試的興趣,聚在一起時可以彼此交流想法,要推動實作時也不用自己一個人扛所有事,這會讓事情容易許多。

要能夠有效做這件事,一個要點是要能去辨別其他對技術有相似興趣的夥伴。最理想的狀況,是去找到那些本身就很有動力的人。這是為什麼去了解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很重要,詳見《想在新團隊中迅速建立關係並有效合作?高效工程師的團隊合作技巧》一文有談到的「了解同事的協作偏好」。

閱讀更多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當年 Google 廁所測試案例的分析,以及想了解實務上可以如何更有效導入新技術,讓自己累積有影響力的成果,這些點我們在 E+ 成長計畫的主題文都有更詳細談到,推薦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本文為 E+ 成長計畫的深度內容,截取段落開放免費閱讀。歡迎加入 E+ 成長計畫閱讀完整版本 (點此了解 E+ 的詳細介紹)。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