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向上管理?與主管溝通的 6 個技巧
2024年8月28日
所謂的向上管理,是指管理跟自己的主管的協作關係,給予主管回饋協助能做好其該負責的工作,進而讓團隊能夠有更高效的產出,同時讓你發展出想要的職涯。在做向上管理時,與主管有良好的溝通很重要。在這個篇文章中,我們將會聊聊幾個在與主管溝通時,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
1. 事前溝通偏好
事先和主管溝通偏好、了解主管的偏好,或是讓主管知道你的偏好,都很重要。
關於了解主管的偏好,推薦最基本需要知道主管的溝通偏好是什麼 (例如用文字訊息、Email,還是偏好直接拉一個線上會議),以及要知道主管的人格特質 (例如各類性向測驗的結果是什麼)。
另外,需要知道主管有哪些絕對不能踩的雷點 (例如有些人不能接受沒有帶著想法進到會議討論中,又有另一些人不喜歡被突然出現的新資訊突襲)。如果你都已經知道了,在跟主管合作時,就要避免去踩;例如當知道主管不喜歡沒帶想法參加會議的人,那每次進會議前,物必要想法參與討論。
2. 講重點、有方案
許多人在跟主管溝通時,特別是與高階主管溝通時,很常會犯的錯誤,是給了不必要的多餘資訊。白話來說,就是講重點,在溝通時先一句話總結,而不要一次就講各種細節。
通常越高層的主管,需要接收的資訊量會越大,舉例來說某個底下有百人的工程總監,需要接觸的資訊廣度,會遠高於某個只負責單一功能的工程師。對於這類主管,掌握所有細節是不切實際也不需用的,因爲他們做的多半是大方向的決策。基於此,在溝通時,務必確保你傳遞的資訊,是大方向的,假如對方真的需要細節,不然不用在最開始就深入細節。
另外,有一點特別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是討論解決某個問題,不要只是描述問題,也要帶著思考後的不同解決方案。比起被動等主管告訴你要做什麼,比較理想的做法是說「針對這問題,我的規劃是 XXX,想問你對於這個規劃有沒有任何回饋?」。當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溝通,一來讓人覺得你是主動且有想法的人,二來是你能爭取讓事情往你規劃的方向發展。
3. 溝通時的檢查清單
除了上面談的兩大要點外,還有一些推薦平時在跟主管溝通、開會前,需要注意的點:
- 討論前有寄送議程 (agenda):在實際與主管討論事情前,提早把議程傳給主管。這件事有兩個好處,一個是你自己可以先透過做這件事,想清楚你想從這個討論中獲得什麼;第二個是主管先看過後,可以先深度思考,這樣在討論時的回覆品質會比較高。
- 記得要確認你的理解:有效溝通的另一個方法是,要記得確認你的理解是否跟主管表達得一致。一個最簡單的做法,是在聽完主管說之後,覆述你的理解,然後問「我這樣理解是不是你想表達的意思?」
- 在回應前,先去理解背後的原因:舉例來說,主管提說某個東西這週結束前要完成,如果你不確定為什麼,就要主動去釐清,例如可以問「有什麼原因我們必須在這週完成嗎? 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透過這問題去理解主管說的某件事實背後的原因。
- 有追蹤討論後的結論 :在一個討論結束後,務必要有具體的待辦事項,並且要持續追蹤(follow-up)。這是因為,當討論完後,主管可能會預期你接下來去實際執行,而當你確實執行且持續更新進度,就會讓主管感到放心。
4. 管理情緒
在做向上管理時,除了理性的溝通,管理情緒 (emotions) 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幾點是常見的要避免讓主管出現的情緒,以及對應可以做到的方法:
- 避免主管有驚訝的情緒:有新資訊時要立刻同步,不要讓主管有被突襲的感覺。這種驚訝的情緒,往往會造成不信任感。時常同步資訊與狀態,就能有效避免突襲感。
- 避免主管有擔憂的情緒:盡可能在與主管的 1:1 時去了解主管每天在擔心什麼,很可能你的主管上面還有主管 (俗稱 skip manager),而上層給你的主管的壓力,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變成主管給團隊的壓力。如果你能知道主管平常要煩惱的事情,主動跳出來幫忙分擔,主管壓力減少,團隊的壓力自然也會跟著減少。
- 避免主管有失去耐心的情緒:當一個人重複說某件事時,很可能會失去耐心,接著會失去信任;因此,跟主管協作時,千萬記得要做筆記,已經提過的事不該再被提、同樣的錯誤不該犯第二次,這樣能確保不會讓主管出現失去耐心的情緒。
5. 遠離有毒的主管
前一段落提到,健康的協作關係應該是雙向的;然而,現實狀況是,有些主管可能並不是明理的,會排斥別人給的回饋 (特別是在公司職級來看,在他底下的人給的回饋)。
假如與你共事的主管 (或者主管的主管) 是屬於這種類型,或者是有毒類型的主管,推薦趕緊離開,千萬不要遲疑。過去我們聽過太多,即使工作內容與薪水待遇不錯,但主管有毒,會讓一切都不值得。
因此在思考是否投入時間精力做向上管理前,先判斷要協作的主管,是否是通情達理,能夠良好共事的主管吧!
6. 設定好與主管協作時的邊界
最後,在與主管協作時,不要忘了設定邊界。舉例來說,如果主管希望你能負責某個新專案,在不做其他調整的狀況下,會需要讓自己每週加班 20 小時。而如果你是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這時就需要把這個邊界畫出來。
讓主管知道你有意願負責的同時,要維持好生活平衡。溝通這點後,就可以進一步討論,是否現在某些你手上做的事,之後可以交接給其他人。
推薦越早建立邊界越好,因為前期沒有建立,可能你固定性地加班,後來回歸正常工時可能會讓人覺得「你怎麼最近投入下降了」。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推薦在一開始跟主管協作時,就要讓主管知道你的邊界在哪。
沒有或不願意設定明確邊界的主管,很可能意味著犧牲你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來換取他團隊的績效,這從長遠的角度是有害的。如上一段提的,如果是遇到這類的主管,就該思考轉換團隊或公司了。
閱讀更多
關於向上管理這個主題,我們在 E+ 有完整的版本 (點此了解 E+ 的詳細介紹),會進一步談跟主管互動時,最核心的思維,以及可以如何有效給主管回饋,讓與主管的互動更健康、協作彼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