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別人覺得苦,但你卻覺得「蛤?」的事

2024年11月19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加入 E+,獲得更多深入的軟體前後端內容

先前聽《Acquired》有一集在談 Renaissance Technology 的節目時,主持人談到雖然 Jim Simons 在 23 歲時就拿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UC Berkeley) 的博士,然後成為麻省理工學院 (MIT) 教授,但他在 MIT 讀大學時就已經意識到,自己比起一些同學來說,並不夠聰明。

主持人有特別提到,Jim Simons 知道自己比多數人聰明 (畢竟是可以 23 歲當上 MIT 教授的人),但在 MIT 中有些同儕的聰明,是自己比不上的。這促使 Jim Simons 去探索一條不同的路,最終創辦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這個全球獲利最高之一的避險基金,也讓他獲得「量化交易之王」的美名。

《Acquired》節目的文稿截圖
《Acquired》節目的文稿截圖

最高級的天份,是不以為苦的投入

在聽這集節目時,想到先前讀到台大資訊 Yen-Huan Li 教授寫的一段話,他說「如果只想強過一般人,那麼自制力、毅力是有用的。如果想要出類拔萃,那麼真正有幫助的,很可能反而是那些你平常沒注意,長期累積下來,不知不覺投入的總時間、精力遠比大多數人還多的事情。」

當初讀到這個觀察時,真的覺得非常精闢。不過更精闢的,是他後面的一段說明,他談到:

「如果平常不知不覺投入時間精力的事情恰好和某學科一致,天份又還行,那就可能成為傑出的學者。把基準線拉到一個程度以上的話,想要靠著自制力、毅力和不錯的天份就成為傑出學者,會是非常非常大的挑戰;不能說做不到,但至少我個人無法想像。與天份不遜於自己,廢寢忘食卻絲毫不以為苦 ( 你問他苦不苦,他還會很困惑地回你:『蛤?』) 的人競爭,是很絕望的。

認真說起來,之所以會不知不覺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而不以為苦,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那些事情一點也不辛苦,或是他們對相關事物特別敏感。也就是他們對那些事情是有天份的。然而大家提到天份,想的通常是上課能立刻聽懂,能舉一反三這類特質。這也是天份,但離『不知不覺』的那一種,還是差了不少。」

那些讓人看不見車尾燈的前輩

之所以覺得這段話很精闢,是因為在我們工程師的職涯中,遇過不少那種讓自己覺得看不到車尾燈的前輩。雖然那些前輩都很聰明,但是會讓人感覺「看不到這個人車尾燈」的片刻,往往不只是因為那些前輩聰明,而是因為那些前輩總能提出你想都想不到的洞見。

而當去問「你怎麼會知道這個? 這是怎麼想到的?」的時候,他們往往只會簡單地回說「這沒什麼,多碰就會知道」。

「多碰就會知道」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往往是最困難的。很多東西,到了細節深處往往讓人覺得難熬,可能因為枯燥,可能因為艱澀,這是多數人最終無法繼續多碰的原因。

在軟體工程領域,雖然有些東西很難,但是多半沒有真的難到無法讓人學會,多數人最終沒去搞懂那些概念,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半途而廢。而那些說「多碰就會知道」的前輩,基本是把這些別人覺得碰了很苦的東西,視為某種樂趣。你以為他是自律堅持,殊不知只是因為喜歡所以多碰,然後越碰越深、越碰越廣。

事實上,對在讀這篇貼文的你來說,很可能有某個子領域,是別人覺得苦,但是你不以為苦,被問苦的時候會回「蛤」的。不過,要如何辨別出屬於自己的這個領域呢? 史丹佛大學教授出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裡面有很不錯的工具,可以協助辨別,推薦讀者們一讀。

如果你對這類職涯內容感興趣,我在 E+ 成長計畫有分享更多實用的工程師成長內容。歡迎加入 E+ 一起成長 (E+ 的介紹可以見此連結)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