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求职经验谈 — 为何我没申请硕士

2023年12月20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加入 E+,獲得更多深入的軟體前後端內容
image

最近收到读者来讯,询问关于欧洲求职相关的问题。由于读者与我的背景很相近,都是在台湾出生长大,没有其他国家的公民或永居,以及在思考申请欧洲工作时,也同时思考要不要去读个硕士,让自己毕业后可以留在当地有利于申请。

由于我自己在来新加坡前,待过德国与荷兰的公司,先前也拿到在英国公司的 offer,这些都有提供办理签证、帮忙 relocation,所以刚好能透过我的经验来分享。以下为相对主观的观点,所以不必然适用于所有人,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状况与情境来判断。

我个人的当时考虑到欧洲读硕士,但最后没有申请,而是直接找到在欧洲的工作。会考虑欧洲的硕士是因为学费比较便宜 (相对美国来说),加上当时看到欧洲的工作签证比起美国相对容易申请,相对不用担心留学完没抽到签证所以没能留下来的问题。另外就是先前一直听人分享,说欧洲相对工作生活平衡比较好,更符合我理想的样貌。

但是最后为何我没有申请硕士呢? 因为看到不少人是直接投递欧洲工作的职缺,然后也很顺利录取,并获得签证办理、搬家等协助。在权衡下,由于我不是特别喜欢读书,比较偏好工作,以及从工作中去学习与成长;加上即使欧洲学费相对便宜,但还是一笔钱,同时在读研究所期间也会没收入,所以比起直接工作,两个选择在对于财务上还是有不小的差别。

短期上来看,两个选择有财务上的差别,但长期呢? 这是当时我在思考的问题。假如多去读硕士学位,对于长远来说影响比起没有会很大吗? 可能有些职业会有,但对做应用程式的全端开发软体工程师这个职业来说,基本上没有差别。这点也在我实际待了荷兰与德国的公司后有验证到,硕士学历在那边,对于全端工程师真的不是太重要。

既然短期两个选项有差,但长期没差,那对我来说选短期我偏好的,是更合理的选择。当时我想的是,反正先试试看,假如工作都没申请上,那还是可以再开启申请研究所这个选项。而幸运的是,我有顺利直接在台湾,远端申请、远端面试,然后直接找到欧洲的工作。有兴趣了解当时求职的人,可参考之前我写过的这篇文章 [连结]。

我是在 2021 年找到欧洲工作,当时是软体业大爆发的一段时期,各家公司都大举招募,所以可能当时这样比较好找也有关。不过在经过 2023 年的裁员潮后,到了年底的今天,其实可以看到各大厂招人正在复甦,举例来说,最近 Google、Amazon 与 Microsoft 等都开始重新招实习生与新鲜人。

假如针对欧洲来讨论,目前欧洲的蓝卡政策看起来比先前更宽松,对 IT 与软体产业还有其他特别更宽松的调整,让申请工作签证变得更加容易 (估计是因为当地找不到人,所以才开放宽,借此吸引来自全球的人才)。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可以参考这个新闻 [连结]。

我自己是文组转职软体工程师,只有大学的学历。找到欧洲工作前有约三年非软体工程师经验,加上一年半软体工程师经验。基本上这个条件,荷兰、德国、英国的公司,都是愿意帮忙办理工作签证,以及协助搬家补助。

因此,如果你正在考虑去欧洲,在思考要透过留学途径,或者直接找工作的方式,我觉得以软体工程师的职业来说,相对比较容易评估。假如你想让自己放一到两年假,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那回去读个书挺不错的;假如你跟我一样比较偏好透过从工作中学习与成长,我认为是可以放手先申请 (毕竟欧洲的工作生活平衡真的很好,就算在职还是能好好照顾生活,也很多假可以放长假)。

顺带一提,找欧洲工作有个好处是,不用裸辞找工作。台湾的晚上是欧洲的下午,基本上他们很少面试是排早上,都是排当地下午,意即排在台湾的晚上;所以我当时都是台湾的下班后,晚上透过视讯方式远端面试。这让我一天假都没请,在职完成面试与拿到工作 offer。

另外,假如拿到愿意办理签证与支持搬家的工作,基本上该有的补助都会有。可以参考这篇我搬去新加坡时写的文章 [连结],之前拿到欧洲工作开出的条件也都差不多。假如关于找欧洲或找新加坡工作有相关问题,也可以留言让我知道,之后可以再写内容与大家分享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